立足园本 幼有优育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唱戏为什么要画大花脸?”“脸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条纹?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
随着戏曲音乐的响起,孩子们听着戏曲,就像打开了未知的世界,眼神里充满了好奇,脑袋里全是问号,带着疑问进入探索,小朋友们开始对戏曲也有了初步印象:“花脸”“神秘”“服饰漂亮”……这是近日临猗县县直第一幼儿园开展的“传承国粹、童绘戏曲”课程活动的场景,也是该园积极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园本课程的缩影。
近两年来,临猗县县直第一幼儿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践行“以儿童为中心”“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的理念,重塑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建立“关注生活,看见儿童”的生成式课程理念,办园质量不断提升,以“幼有优育”打造教育品牌。目前,该园申报的园本课程课题已经入选山西省“十四五课题”,成为临猗县学前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之一。
穿越雨林、极速拼搭、魔力套圈、抢球大战、勇闯冒险岛、魔法空间站……整个幼儿园里,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而且可以分班结合,大小组合,让孩子们在这里充分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是临猗县县直第一幼儿园开展的“会玩+慧玩、快乐不设限——‘大带小’”玩游戏系列课程活动的场景。
活动打破年龄界限、班级界限,切实为孩子创设真实的、情境式的交往氛围,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通过“大带小”活动,做好教育的传承,在活动中传递温暖、友爱、力量和责任,让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成长,让大班的孩子们成为更棒的自己。
《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近年来,县直一园立足“办快乐的教育、全面育人”的宗旨,积极致力幼教改革,着力探索构建园本课程。为了推进课程游戏化深入实施,倡导课程追随儿童的理念,从多个层面探索基于儿童立场的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实践中,为充分调动教师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该园经常性开展幼儿户外自主游戏课程活动,让教师在课程中总结提高游戏教学的实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得到成长。通过游戏课程,该园借助每日观察日志,自主实践尝试,通过每周动态游戏观察,提升解读能力,通过每月一次游戏故事分享,共享经验。教师们也从被动命令到愿意尝试,愿意尝试到常态习惯,常态习惯到专业成长,不断地以练促变,助推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园长吴英会告诉记者,开展自主游戏课程既是对教师的一次练兵,也是一次探索,更是一场互动教研,帮助全体教师梳理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教学经验,使教师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检阅,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教师们通过游戏课程,分享孩子们的游戏故事,惊喜地看到幼儿在游戏中的专注、思考、坚持、合作,助推幼儿游戏发展,提升游戏价值。
同时,该园还在游戏课程的材料制作中,深挖原生态、低结构的自然资源,在全园开展自制区域游戏材料展评,如火柴拼拼乐、羊了个羊、变色龙小剧场、益智百宝箱……一件件独具特色的自制区域材料,提高了教师挖掘和开发教育环境资源的能力,丰富了孩子们的游戏内容,保障游戏课程活动高质量开展。
近年来,县直一园立足“1+1”园所文化,全力打造“体验课程”品牌,初步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国际视野课程”的园本课程体系。让孩子与节日对话、与自然携手、与主题探究同行。通过这种课程体系,为幼儿打造自由开放、丰富多元的游戏世界和自主探究、自信从容的学习环境,为其个性发展奠基。
根据各年龄段的幼儿的兴趣需要,九游娱乐-平台官网该园为小班设置生活课程,一日生活皆为课程,小班主要做好排队、穿衣、吃饭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中班设置自然课程和劳动课程,设立了自然角,开展探索动植物的实践活动;为大班设置幼小衔接课程,帮助孩子们及早融入小学生活。
课程融入实践,促进快乐成长。该园还开启孩子体验式课程的研究之旅,形成了自然大课堂、游戏真世界、情境趣体验、节日嗨满园、聆听窗外声和创客大空间六大类源于生活、归于实践的幼儿园体验式课程,让孩子在体验中丰盈童年。在“玩味自然之节气课程”中,通过发现自然密码、体验民俗风情、品味饮食健康、滋养文化创意四大版块,将节气自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伴随着节气的脉搏,讲述生命成长的过程,让幼儿深刻领悟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挖掘幼儿园周边环境以及园内课程资源,有效构建基于儿童的班本课程、园本课程,该园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童话般的教室环境,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班级都在教室里分设了不同的活动区域,阅读区、科学区、美工区、棋区、建构区等。在每天的区角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引导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活动,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尽情地在一方小天地中释放个性,提升素养。
吴英会表示,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县直一园积极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包括特色班本课程和园本课程。教师们通过实施班本课程和园本课程,在实践中找寻兴趣点、调整计划、生成特色,实施成效,让课程更贴近幼儿实际,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班本课程、园本课程。
每到新学期开学,县直一园都要进行一场家、园联谊分享活动,在温馨的活动中遇见“爱和教育”,凝聚家园教育合力。在今年春季开学的“家园课堂”上,家长们畅所欲言,一句句真诚的交流,一张张温馨的照片,联结了教师与家长双向奔赴的新起点。
在活动中,教师们聚焦侧重点,分别从幼儿年龄特点、班级实际问题讲案例讲干货,向家长们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小班教师重点讲述,让孩子从如何克服分离焦虑主要问题出发,引导家长正面、积极地帮助孩子缓解入园焦虑,明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中班是幼儿发展的黄金期和转折点,教师则从多个维度,通过照片和视频向家长分享幼儿的成长动态,并对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幼小衔接是大班家长最为关注与期待的话题。大班教师告诉家长,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良好学习习惯、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衔接,贯穿于幼儿园的三年生活。大班教师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相互配合做好“幼小衔接”,衔接有度,给予科学的指导与建议,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园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家园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园合作、携手共育的重要性,助力孩子们成长,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该园提倡园、家、社多方协同的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家庭、社区资源,保障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幼儿园通过“成长六部曲”引领科学的教育理念,借用各种活动,调动家长的热情与活力;通过“建构、融合、互助”等举措,让幼儿园教育理念走进社区,让社区文化感染幼儿。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该园鼓励家庭建造一平方米图书角,鼓励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家长伴读。同时,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家园携手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幼儿园还通过亲子运动会、爸爸足球队、妈妈啦啦队等多形式活动,携手共促幼儿成长。
“办一所顺应天性、绽放个性的幼儿园,这是县直一园的办园宗旨。在实践中,我们关注每一个儿童完整而丰满的人生,从追求外在的优秀转向关注内在的独特,关注孩子的身体、性格、习惯,让儿童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绽放独特的个性,成为最好的自己。下一步,县直一园将不断聚焦优质普惠发展,秉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积极践行尊重差异、融和发展的教育理念,持续加强园本课程体系的创新,为每个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吴英会说。 (文/记者 李宏伟 图/记者 金玉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