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总台主持人大赛广电主持人学什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是中国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大赛既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是对参赛选手能力素养的综合考核,也明晰了不同时代对广播电视主持人能力素养的要求和期许。
2023年4月—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组织全国60强选手集中进行了第一赛段、第二赛段、半决赛、总决赛四个赛段共11场比赛,并在央视播出。本文以对本届大赛的分析为切入口,探讨当下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能力素养提升课题。
在海选基础上的四个赛段形式各异、方式灵活,比赛题目各不相同,考核内容各有侧重,一方面给每一位选手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展示机会,另一方面对选手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维度的复合考核,是对选手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
其中,第一赛段以考核选手的基本素质为目标,设定的两个环节一个是个人特长优势的展示,一个是对即兴主持能力的测试。第二赛段结合央视经典栏目进行,主要考核选手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栏目主持的掌握和把控能力。半决赛要求选手“走出去”自行策划采访制作播出5分钟的节目,综合考查选手采编制播一体化的能力。决赛更是别出心裁,第一轮是半开放式题目,有限定范围也有发挥空间;第二轮是极具挑战性的道具反转主持,道具变化增加了比赛的不确定性,给选手带来未知感和压力感,是对选手临场反应和灵活应变等能力的综合考验;第三轮考核选手对播音主持职业的认知和自我认知。
从第一赛段到总决赛,经过个人播音主持能力展示、现场情境即兴主持、央视经典节目模拟主持、“走出去”实战考核、选定主题现场主持、道具变化即兴主持、根据主题词阐述主持人具备的条件,一路走下来要进行七八段现场主持,可以说是对主持人播音主持功底的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
整场比赛不仅考核选手的知识储备、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考核了临场反应和灵活应变能力,更是深层次地考核了选手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思辨能力和思维深度广度。
四个赛段中,除第一赛段的自我展示环节和半决赛的“走出去”环节允许选手自主选择内容外,命题比赛题目共105个,涉及的领域和主题非常广泛,有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特色特产、非遗项目、文物考古,有经济环保、教育科技、天文地理,有网络直播、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有语言文字、诗词歌赋、文化旅游、艺术娱乐,有节庆活动、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有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乡村文体活动,也有衣食住行、国际友好、“一带一路”等。
大赛充分考虑媒体融合时代特色,将网络新媒体元素融入比赛之中,有新媒体节目主持、网红主持、网络直播、数字人主持等内容,还有央视经典节目中的新媒体才艺秀《央Young之夏》《网络春晚》《中国短视频大会》等考核内容,体现了媒体融合形势下新媒体业态对广播电视主持人的新要求。
自信、端庄、会说话是优秀主持人的必备素养,真正的自信源于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内化于心的文化积淀。综观本届主持人大赛,可以看出媒体融合时代对广播电视主持人能力素养的新要求。
播音主持是靠“说”立身的职业。主持人播发稿件要做到字正腔圆、平稳流畅,主持节目要能够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要做到能说会说,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话可说,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必须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语言文字功底可以用“字、词、句”来概括。所谓“字”就是识字能力,要认识尽量多的汉字,不但要熟练掌握常用汉字,还要认识生僻字、分清多音字,这是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基础要求;所谓“词”就是要具有丰富的词汇量,掌握每个词汇的不同意义;所谓“句”就是熟悉一些常用的句子,包括古诗词、名人名言、常用语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组织语言并能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中,除第一赛段的个人能力展示和半决赛的“走出去”环节,其他的比赛题目全部是即兴主持,就是对主持人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的考验。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样态越来越多,节目形式多样,除传统的新闻类、专题类、文体类,还有风格灵活的新媒体节目、沉浸体验式节目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对主持风格的要求不同。广播电视主持人要善于学习掌握不同节目的主持风格,培养主持不同类型节目的能力,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
本届主持人大赛第二赛段设定的经典节目实战考核的就是主持人对不同类型节目的把握掌控能力,所出题目涉及央视《星光大道》《正大综艺》《国家宝藏》《对话》《中国诗词大会》《开讲啦》《感动中国》《诗画中国》《央Young之夏》等栏目和春节、国庆等各类节庆晚会特别节目近30个经典节目样态,需要参赛选手利用经典节目成熟的符号和特点快速建立和观众的连接,根据大赛提供的节目内容信息,在符合节目情境的话语体系里对经典节目进行主持。
现场主持,特别是直播主持是以时间为轴的线性发展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重复性,每个节目虽然都有策划实施方案,但现场情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现场主持人具有很强的现场应急反应能力,能够及时处理节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为考核主持人的现场应变能力,本届主持人大赛决赛设置了根据道具变化进行主持的环节,要求选手在道具变化前后分别进行两段主持,且两段主持必须有关联性,这就增加了现场主持的不确定性,会给选手心理上带来未知感和压力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前后关联的主持内容,并且还能让观众从中有所收获,是对选手心理素质、临场反应能力、联想能力、思辨能力和思维深度的综合考验。选手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节目主持中遇到的意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比如,在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魔术表演节目中,主持人尼格买提由于在魔术具体操作细节上出现失误,导致魔术结果与预期不一样,引起了一些细心观众的关注。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春晚节目组并没有回避,而是结合后面的相声节目让撒贝宁“报料”,承认了这一失误,得到了全国观众的理解,不但没有给春晚减分,反而强化了春晚直播的线年春晚的一个亮点。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传播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新闻资讯、科学技术、自然人文、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广播电视主持人不能仅满足于主持,还应该主动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既要做博览群书的“杂家”,又要做精通栏目相关知识的“专家”。
央视主持人董卿主持过很多大型综艺节目,为主持好这些节目,她都根据节目需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特别是为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阅读了大量古诗词和文学名著。在这些节目中,董卿适时串接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外文经典,精彩到位的点评和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在为节目增色添彩的同时,也显示出其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本届主持人大赛各个环节的考核都是对主持人知识储备的全面检验,考核内容广泛,虽然有信息提示,但如果对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没有一定了解,也无法进行内容充实、表达顺畅的主持。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集采编制播各种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主持人才更加受到青睐。一个好的主持人不仅要会说、出口成章,还要能写、落笔成文,要做到上一线能采访、到机房能编辑,不但能做主持人,还能做制片、记者、编辑。
在本届主持人大赛半决赛中,要求参赛选手走出演播室,走出节目主持本身,走向一线,亲自进行策划采访制作,利用自己采访搜集来的素材和自身感受进行5分钟的现场展示,以此考核选手主题选择、内容构思、采访技巧、后期编辑和现场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如何在短时间内展现出一个饱满扎实的故事,又能层层递进深化主题,这对主持人来说既是一项挑战更是一次锻炼,十分考验主持人对信息的准确抓取、对主题的凝练等能力。
选手刘心悦在赛后谈到“走出去”这个环节比赛时说,从选题到外拍,到拍摄镜头的角度和感觉,到组稿,再到管全体的生活制片,都是自己来做,体验过后会发现,当跳出主持人这个维度再看整个节目的时候会有一种新的感觉。
一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折射出媒体融合对广播电视主持人能力素养的全面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固守根本打牢基础,又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从专业基本功、综合能力、全媒体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升级。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播音主持工作的基本要求不会变。新媒体发展造成的泛主播化现象中,虽然人人可以主持、主播,但广播电视主持工作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化要求并没有降低。标准清楚的普通话发音、舒服有力的气息发声、富有感召力的播音创作水平、严密巧妙的口语表达能力、坚实的主持功底以及成熟的政治素养、文化学养和艺术修养始终是播音主持人才的立身之本。
广播电视主持人必须打牢专业根基,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要主动向经典栏目学习、向著名主持人学习,取长补短,完善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快,新生事物多,特别是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制作的即时性、视频化、碎片化、分众化要求每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都能掌握采编制播能力,传统的记者、编辑、播音、主持各工种的分工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具有广博知识、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成为全媒体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面对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带来的挑战,广播电视主持人要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学习和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掌握采编制播各种能力,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专家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
在媒体融合时代,人人皆为传播者,人人又皆为受众,受众与媒体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广播电视主持人应当顺应潮流,树立用户思维,了解受众需求,尊重受众收听收看习惯,在节目内容、形态上贴近受众,紧紧抓住“目标受众”这个核心制作受众喜欢的节目。
要学习了解新兴媒体视听节目对播音主持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方式和风格,培养自己主持新媒体节目的能力,将专业化播音主持融入新媒体节目形态中,在新媒体主持中展示专业水平,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突显播音主持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广播电视主持人还要根据全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探索全媒体业态下的播音主持风格,做全能型跨界主持人,既要突破传统广播电视限制,实现音视频融合,又要突破线上线下主持分隔,勇于走出直播间,做线下活动的主持人。
一年一度的总台主持人大赛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文化盛宴,也折射出了媒体融合时代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能力素养的新要求。每一位广播电视工作者都应该对照大赛要求查摆自身在能力素养上的差距,适应新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需求,提升自身能力素养。
(李灿民:泰安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孙鸣璐:泰安市广播电视台一级播音员)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2月号,原标题为《新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基于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的分析研究》。